南京博物馆纵览――吴健雄纪念馆


  1. 历史沿革


吴健雄(女,1912.5.31-1997.2.16)是东南大学的杰出校友, 1934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东南大学前身)。

吴健雄1936年赴美留学,1940年获加州大学博士学位,1958年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同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首批)。

吴健雄一生有15项重要的物理学贡献,这其中有3项具有里程碑的性质和划时代的意义。最为人称道的是,1956年夏天至19571月,她最先以实验清楚地显示了宇称在核极化时的β衰变中的破缺和电荷共轭不变性的破缺,导致了关于物理世界基本结构认识上的突然的思想解放,刺激了弱相互作用实验和理论研究的空前进步,与李政道、杨振宁一起,促成了现代物理学上的一个重大革命,改变了人类对自然界的一个根本看法,开辟了物理学的新境界。她是全世界物理学界公认的20世纪最优秀的三位女性物理学家之一,是华人几千年文明史上第一位有重要世界影响的女性科学家。

吴健雄1973年当选为美国物理学会副会长,1975年当选为会长,是该会1899年成立以后第一位女性会长。

吴健雄身在世界科学的前沿,心中系念祖国、家乡和母校,是个很重感情的人。1973922日,她和丈夫袁家骝回到了他们魂牵梦绕的祖国大陆。1015日,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安徽厅亲切接见了他们。

吴健雄每次回到祖国大陆,也都要到她当年读书的地方看看。东南大学校园西北角的那棵六朝古松曾是她昔日求学的见证。1988年,母校复更名为东南大学,吴健雄、袁家骝闻讯后十分欣喜,欣然题词:“母校的新气象和新精神给我们很深的印象。”这一年,她受聘为母校的校务委员会名誉主任、校友总会名誉会长、名誉教授。199266日,东南大学90周年校庆,为了表彰这位杰出校友,勉励后学,学校将江南院和分子与生物分子电子学实验室分别命名为“健雄院”和“吴健雄实验室”。江南院即是中央大学时期的科学馆,当年吴健雄就在这里读书。吴健雄夫妇为表达他们对母校后辈学人的提携与期望,特意设立了“吴健雄、袁家骝奖”,以奖励年轻有为的教师。

1997216日,吴健雄因病在纽约的家中与世长辞,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发出唁电对吴健雄的逝世深感惋惜。吴健雄生前嘱愿要归葬故里,东南大学建筑系为这位学长精心设计了墓园。

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表彰其辉煌的科学业绩,进一步形成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气,更好地团结海内外的科学家振兴中华,1999年,东南大学报请省委、省政府,并经省委、省政府报请中共中央、国务院,拟在校园内建造吴健雄纪念馆。江苏省委、省政府于1999年成立了以时任省长季允石为主任委员的吴健雄纪念馆筹备委员会。

2002531日,吴健雄纪念馆建成开放。这是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海外华人科学家纪念馆。


  1. 建筑特色


吴健雄纪念馆位于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该校区因为有著名的民国建筑群,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吴健雄当年就学之地。

吴健雄纪念馆为一单体建筑,框架结构,上下五层,建筑面积2129平方米,耗资人民币约1800万元。

20002月东南大学专门成立了“吴健雄纪念馆筹建工作办公室”,校建筑设计院和建筑系十多位教授和设计师为吴健雄纪念馆做了七个设计方案供选择。

20007月中旬,年近九旬的袁家骝先生和家人访问了东南大学,听取了学校领导和设计师们的报告,确定了馆址和设计方案。此后,通过袁家骝先生,吴健雄和袁家骝的老朋友、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审定了选址和设计方案。

纪念馆最后选定的方案,是由东南大学建筑设计院高民权教授主持设计。

纪念馆内部一至三层为展厅,四层为办公及研究用房,地下一层设160座演讲厅、珍品保管及设备用房,平面的四分之一圆形空间为全钢结构,设两层空中展廊,采用钢结构玻璃楼面,由屋面钢梁吊起,空间效果令人满意,通达三层的共享中庭,采光顶与透明玻璃幕墙合二为一,形成竖向的通透空间,巧妙的将南面的老图书馆与大礼堂引入建筑,产生新老建筑的交流,天光倾泻而下,照在全白色背景衬托下的由吴为山先生所作的吴健雄先生的雕塑上,形成强力的纪念性。

纪念馆外墙面采用开缝式背栓干挂花岗岩及点式玻璃幕墙,造型庄重朴实、简洁明快、对称。倾斜的弧形实墙嵌入玻璃墙体,形成强烈的曲直对比、虚实对比,与周围环境协调的弧形烧毛面花岗岩饰面隐喻着吴健雄女性温柔、典雅、理性、智慧的特质和永久的魅力。为与南面的老图书馆协调,纪念馆将四层弧形部分后退,以使得主题建筑高度与其檐部等高。

纪念馆对于环境的考虑亲切友好,仔细定位周边树木,以反弧形墙面及隐喻着“红地毯”的暗红色拉槽花岗岩铺地形成建筑物入口的导向性,静静的水面分隔了建筑与校园的道路,增强了建筑的纪念性。

吴健雄纪念馆与健雄院、吴健雄实验室构成一个系列化的纪念性建筑群,成为缅怀先人、激励后人的教育基地。

吴健雄纪念馆已成为东南大学的一座标志性建筑,与大礼堂(民国时代的标志性建筑,1931年底竣工,坐北朝南,是校园的主体性建筑物),及礼堂东侧的健雄院、纪念馆南侧的国立东南大学时代建成的图书馆、健雄院南侧的中央大学时代的生物馆(今建筑学院院馆)等,共同构成了校区的中心广场空间。


三、陈列展览


吴健雄纪念馆的陈列和展览,占纪念馆三层楼面。大略地说,一楼主展厅是《声望篇》;二楼主展厅是《成就篇》;三楼主展厅是《历程篇》;一楼大厅中央,是雕塑家吴为山为吴健雄创作的汉白玉塑像,二、三两层楼的弧形走廊,是吴健雄在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图片。全部展示面积大约1000平方米,共展出222件展品,包括吴健雄的生平业绩、遗物,也包括吴健雄生前所获得的奖章、奖状、证书、聘书,有关文件、书籍,朋友及要人赠送的书画、办公室陈设物品、实验仪器模型,以及她所喜爱的日常生活用品等。

一楼主展厅按照“物理学前沿的探索者”、“ 重大世界影响的杰出科学家”、“ 中华民族的优秀女儿”这三个主题展出了十几幅图片,这些图片是吴健雄一生中有重大意义或者与重要人物的留影,其中包括:

1957年,吴健雄在普林斯顿大学讲堂向科学家们宣布“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实验结果;

吴健雄与合作进行宇称实验的美国国家标准局的三位物理学家安伯勒()、黑渥(右二)、哈德森()的合影;

吴健雄于1958年与李政道(右一)、杨振宁(右二)同获普林斯顿大学荣誉博士;

1957年,吴健雄与泡利在以色列参加国际科学会议时,在以色列总统办公室的合影;

1975年,吴健雄担任美国物理学会会长;

1975年在白宫接受由美国总统福特颁发“国家科学奖”;

1978年,在以色列获沃尔夫奖时致辞(右二为当时以色列总理比金)

1981年获“世界妇女年杰出妇女奖”;

1973年回祖国大陆时周恩来总理接见;

1984919日,邓小平接见吴健雄和袁家骝夫妇;

1992年,江泽民总书记与吴健雄、吴大猷在北京当代中国物理学家联谊会上;

1990311日,中科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将自己发现的太阳系编号为第2752号的小行星命名为“吴健雄星”,等等。

一楼大厅还用两块展版,记录了吴健雄获得的荣誉和奖励。先后有22所大学授予吴健雄荣誉博士学位或者聘请吴健雄做荣誉教授。  

二楼陈列展出的主要是吴健雄的科学业绩。分为几个不同部分:科学研究成绩;治学成功的经验;学术交流与社会活动(在环廊)

1938年,吴健雄在柏克莱开始从事原子核物理实验。她所做的第一个实验是“探究放射性铅因产生β衰变放出电子,而激发产生出两种型态X光的现象”。在因发明回旋加速器而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物理学家劳伦斯的指导下,她在这个方面获得了相当清楚的实验数据和理论分析。

在塞格瑞的指导下,吴健雄探究铀元素原子核分裂后的产生物,发现在这些产生物中惰性气体氙(Xenon)对铀原子核分裂连锁反应有关键的影响。她测定了它的半衰期、放射数量和同位素数量。

    “曼哈顿计划”是研制原子弹的庞大的系统工程。19443月,已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的吴健雄,应邀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并以一个外国人的身份参与了这项工程,她的任务主要是发展十分灵敏的γ射线探测器。

原子核的β衰变是19世纪末以后物理科学中十分重要的领域。1949年吴健雄和一位合作者艾伯特(A.Albert)做了一个实验,来验证β衰变理论和实验间的歧异。吴健雄的实验结果,把多年来许多纷扰不休的争论全澄清了。吴健雄也因此在β衰变领域中,有了举世闻名、一流精确的实验物理学家的声誉。

二楼陈列了吴健雄做的宇称实验的仪器设备模型。这套设备现作为文物保存在美国国家标准局博物馆,东南大学在建设吴健雄纪念馆时,派出专家前往美国国家标准局博物照相、测量,由东南大学工业培训中心老师根据图片、数据等资料,制作了这个模型。

二楼展厅还展出了吴健雄在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的办公室。哥大物理系是个群星璀灿、竞争激烈的地方,吴健雄凭着极其出色的实验成就,超越了性别、种族和文化,在这里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崇高学术地位。

三楼的陈列展览讲述了吴健雄的生命历程,包括这样一些题目:(一)吴健雄的童年;(二)吴健雄的父母亲;(三)吴健雄在苏州第二女子师范;(四)吴健雄与胡适;(五)在国立中央大学;(六)吴健雄在柏克莱的师友;(七)吴健雄与袁家骝的爱情与家庭;(八)吴健雄的中国情怀;(九)吴健雄墓;等等。

三楼陈列展出的实物,有1979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方毅赴美访问时赠送给吴健雄、袁家骝的礼物福建寿山石对章、吴健雄袁家骝结婚时钱学森赠送给他们的礼物银盘、罗马教皇保罗二世赠送给吴健雄的十字架珍珠项链、台湾地区领导人蒋经国赠送给吴健雄的台湾产大理石笔洗,等等,都是有历史纪念意义的物品,其背后各有各的故事。


四、馆藏文物


吴健雄纪念馆收藏有大量吴健雄遗物及有关资料。包括(1)吴健雄获得的奖章、奖状和证书;(2)朋友赠送给吴健雄袁家骝夫妇的书画;(3)文件与书籍;(4)朋友及要人赠送的物品;(5)吴健雄的日常用品及喜爱物品;(6)吴健雄与师友及亲人的通信;(7)哥伦比亚大学捐赠的吴健雄办公室的用品(办公桌椅、书橱书柜、沙发茶几等);(8)吴健雄的图片和媒体对她活动的报道资料;(9)吴健雄等做宇称实验的实验仪器等比模型,等等。

纪念馆的藏品中有许多具有文物价值。例如:张大千赠送给吴健雄夫妇的山水画、于右任赠送吴健雄夫妇的书法作品、吴作人赠送吴健雄夫妇的熊猫图、董作宾赠送吴健雄夫妇的甲骨文书法挂轴,张伯驹、朱屺瞻、程十发、启功、萧淑芳等社会名流或著名书画家题赠吴健雄夫妇的书画作品,吴健雄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的奖牌和证书等等,都是“存世孤品”,件件都弥足珍贵。


五、社会服务


吴健雄纪念馆正式开馆以来,年均接待参观团体80个左右,观众8千到1万人(次),迄今累计已经接待了上千个参观团体和十多万名参观者。参观者包括中央和地方党、政领导人,外国政府领导人,国内外大学的领导人,来校讲学、访问的学者,来校访问的客人,本校学生,香港、澳门、台湾的学生代表团,外国学生访问团,本省一些重点中学的学生,本市一些大学的学生,本校所在城市和社区的市民,附近小学的学生,等等。

纪念馆的高标准建设,高标准管理,得到了各方面参观者的很高评价。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曾先后三次参观了纪念馆,对纪念馆的积极意义给予很高评价。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在20061030日来到纪念馆,仔细观看了吴健雄展览,并留言道:“吴健雄是当代的大实验物理学家。东南大学为她建造的纪念馆非常好”。

纪念馆的多功能报告厅经常举办各类文化素质报告,十几年来已有海内外著名学者数百人在此演讲,吸引了校内外数以万计的学生和居民前来参加。

依托纪念馆的资源,十多年来纪念馆配合各种媒体和文化机构创作了动画片《吴健雄》、电视纪录片《吴健雄》、大型人物历史话剧《吴健雄》、电视新闻系列行动《寻访吴健雄》等等,还协助太仓市委市政府举办了吴健雄诞辰95周年、1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

吴健雄纪念馆每周一至周六上午8:30-11:00,下午200500都可以自由参观,免费开放。团体参观提前预约,不受时间限制。

2009年,吴健雄纪念馆由国家科协批准为全国科普基地。2012531日,吴健雄纪念馆360度三维全景网络展示建设成功,网址为http://chien-shiungwu.seu.edu.cn。公众可以通过网络观看吴健雄纪念馆实景,了解纪念馆的动态,阅读吴健雄的事迹材料。

今天的吴健雄纪念馆是东南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设施,也是学校对外交流的窗口,江苏省高校对外交流的窗口。


六、学术成果


吴健雄纪念馆在对纪念馆进行日常管理的同时,也开展了对吴健雄的研究,目前已经发表的专题论文有:《吴健雄——诺贝尔奖亏待了的华人女性科学家》(《自然辩证法通讯》2005.3)、《吴健雄与物理学史上的三个判决性实验》(《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5)、《吴健雄不喜欢“中国的居里夫人”这个称号》(《档案与建设》2006.6)、《吴健雄研究综述》(《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创造之源究在何处——关于吴健雄研究问题答吴致远梁国钊两先生》(《科学学研究》2011.10),等等。

吴健雄名满四海,但国内哲学社会科学界却没有人对她做过研究,纪念馆第一次把吴健雄研究提到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层面,引起了科学史界、科学哲学界的注意,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对公众和学术界、文化界准确理解吴健雄的工作,深入认识吴健雄的物理学贡献的价值和吴健雄的历史地位,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实现了吴健雄科学成就展览与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传播的结合。


七、人物传记


(一)吴健雄纪念馆在东南大学建成与开放,许多人都作出了贡献。1999年,江苏省成立了吴健雄纪念馆筹备委员会,时任省长季允石亲自担任筹委会主任委员。教育部副部长韦钰、科技部副部长李学勇、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许志宏、江苏省副省长王珉、中国驻纽约总领馆总领事张宏喜以及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任副主任委员。袁家骝、杨振宁、李政道教授和香港著名企业家刘永龄先生、香港《镜报》纽约分社社长莫利亚女士及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校长、江苏省有关委、厅的主任或副主任,中国驻纽约总领馆科技参赞王曾荣和教育参赞徐敦潢等担任委员。没有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很多事情是办不了、办不好的。

2002531日,吴健雄纪念馆建成开放时,有一个隆重的开馆仪式,江苏卫视通过卫星频道对开馆仪式向全世界进行了现场直播。中共中央委员、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主任刘忠德,教育部副部长周济、韦钰,江苏省人大主任陈焕友,江苏省委副书记任彦申,省政协主席曹克明,诺贝尔物理奖得主丁肇中博士,东南大学校长顾冠群院士,吴健雄之子袁纬承等,都参加了开馆仪式,为纪念馆开馆剪彩,对纪念馆的影响力的形成,功不可没。

(二)袁家骝先生在吴健雄纪念馆建设中的地位是任何别的人都无可替代的。他不仅亲自考察和选择了纪念馆的馆址和设计方案,还向纪念馆捐赠了大量的吴健雄遗物。2000年底,首批吴健雄遗物运抵东南大学。在美国举行的吴健雄纪念物交接仪式上,袁家骝先生说:把健雄的纪念物送回祖国,由她的母校保存,是我的最大的心愿,现在我如愿以偿了!20022月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捐赠的吴健雄的第二批遗物平安运抵南京,这批遗物包括吴健雄办公室存放的手稿和信函等共计88箱。纪念馆获得的其他藏品,也都有袁家骝先生的努力帮助。

(三)韦钰院士在促成吴健雄纪念馆建设方案的形成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韦钰在1985年至1993年间历任南京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第一任系主任、南京工学院副院长、院长,东南大学副校长、校长。1994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1993年至2002年任国家教委副主任、国家教育部副部长。她于1961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无线电工程系,1965年南京工学院电子工程系研究生毕业。韦钰毕业后留校任教,对学校有很深的感情。1979年赴西德留学,1981年获西德亚琛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是第一位获得博歇尔奖章的中国人。海外学术前沿的拼搏,使她认识到搞科学研究要有世界眼光,也使她对老校友吴健雄十分景仰。正是在她担任学校领导的期间,母校同吴健雄的联系得到了加强。她曾在吴健雄、袁家骝的帮助下,连续多年主办国际物理教育研讨会,开阔了学校的办学视野,也曾应吴健雄的嘱托,对吴健雄老家的基础教育事业多有实在帮助。

韦钰曾长期从事微波电子学的研究工作。从1982年起从事生物电子学和分子电子学的理论和应用研究,获得了国内第一批生物组织的微波CT、超声CT、衍射CTB/A非线性参量断层图象。她在国内建立了第一个分子与生物电子学实验室,创建了国内第一个“生物电子学”博士点。在国际上首先系统地阐明了分子器件和分子计算系统的基本特征,并率先采用了分子器件分子设计的方法,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高度重视。韦钰的学术研究趣向,跟吴健雄担任美国物理学会会长期间大力提倡关注物理学与生物学的交叉集合并身体力行开展生物物理学研究,不无关系。

吴健雄纪念馆筹建的时候,韦钰担任教育部领导工作,对联络方方面面的力量共同推进吴健雄纪念馆建设,具有关键的意义。据时任东大档案馆馆长苏卫平回忆:“纪念馆刚交到我手上那天,我和后勤的同志正在一楼协商清理建筑垃圾,韦部长就带了个海外学者到现场,当时空气中尘土弥漫,她也不管,兴致勃勃地给来宾介绍情况。她对吴健雄的事情关切之深,可见一斑。”

(四)吴健雄纪念馆筹建和陈列布展过程中,东南大学校长顾冠群院士、党委书记胡凌云同志、常务副校长吴介一教授等,都为各项工作提供了充分的保障条件。

(五)吴健雄纪念馆建成后交由东南大学档案馆管理,时任档案馆馆长苏卫平、副馆长肖太桃,在纪念馆陈列展览工作和吴健雄遗物的初步整理工作中,都付出了辛劳。


(供稿:东南大学档案馆、吴健雄纪念馆  2015.2.5

16